close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時間



中國戶政制度沿革史紀事



周代



置六鄉六遂,以別人民之屬籍,此即我國已有屬籍登記及身分登記之創辦。



秦代



秦廢封建,置郡縣,按戶數之多寡,以定縣之等級。當時政治設施,多以戶口為依據。



漢代



漢承秦制,其地方行政組織,以戶為標準。
時頒有戶律令,每年八月,舉行全面戶口調查一次
,以為征兵、課稅之依據。



晉代



晉初其地方行政組織,亦以戶為標準。
五百戶以上之縣置鄉,三千戶以上置二鄉,五千戶以上置三鄉,萬戶以上置四鄉。



隋代



隋初行均田制:計口授田。施行保正法。
其對戶口之查記,可謂深得要領。



唐代



唐以戶部掌天下戶口均田之政令。
行租庸調稅制,租為田賦,庸為丁稅,調為戶稅。
戶口如有脫漏,國有常刑,故戶口查記頗為精確。



宋代



宋初兵制,分禁兵、廂兵、鄉兵、番兵等四種。
其中鄉兵係選自戶籍。
故當時戶籍,僅註重壯丁。
民年二十為丁。民間因避免丁賦,詭名於戶,漏口者眾。



元代



元立社法:滿五十家或百家立一社,社長按時查點丁戶。
將人民分為軍籍與民籍兩種。依軍籍民籍造冊。



明代



明以戶部掌管戶政,地方則由布政司、府、縣分別主管之。
洪武元年,定賦役黃冊,其黃冊之編審,旨在賦役。
戶給戶帖,記載戶口之丁口名歲鄉貫,以便稽查。
(如現在之戶口名簿)



清代



清沿明制,順治元年訂頒戶口之法:
十戶立一牌頭,十牌立 一甲 長, 十甲 立一保長。
戶給印牌,書其姓名丁口,旅棧則另立一簿,
其目的在稽查現在人口,如今之流動人口管理。



乾隆二十三年,定保甲法,責令保甲人員負查報戶口之責,每歲按戶發給門牌。
運用保田組織,編查戶口,重在調查人口異動及素行,以利警衛。
是即我國之戶政,在清代即已形成兩個系統。
(如現在之戶籍登記與警察戶口查察)






服務項目:專業土地諮詢、重劃土地買賣、道路用地買賣、重劃土地買賣、代書業務處理、容積移轉買賣、日據土地辦理、日據繼承處理、公共設施保留地、土地疑難處理、繼承土地找尋、困難案件處理、土地繼承辦理、市地重劃、區段徵收、文山老泉里、五股新市鎮、關渡平原、社子島土地、捷運A7站、二重疏洪道、蘆洲北側、新莊塭仔圳、河川用地、各種土地相關業務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土地開發好好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