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陸委會20 看兩岸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


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8日慶祝成立屆滿20年,回顧過去這20年,甚至是兩岸關係過去的60年,雙方現階段的互動與交流可說是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。面對兩岸未來的協商工作,陸委會除堅持「先經後政」原則外,也呼籲彼此珍惜現有成果;而面對兩岸關係與台灣的未來,政府一貫而堅定的立場是,應由台灣2,300萬人自己來決定。


◎過去


1991年陸委會成立運作之前,有3個重要階段影響兩岸關係的變化。首先是1950年韓戰後,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台灣海峽,台美簽訂「中美共同防禦條約」,確立兩岸分治格局;其次是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、以及1979年與美國斷交這兩起外交事件,台灣逐漸喪失國際空間,中國大陸開始成為多數國家認可的「一個中國」代表;最後則是1987年政府開放赴大陸探親,兩岸關係從此步入交流與互動的新局面。


雖然在宣布開放探親之前,政府已宣布解嚴,但屬於憲法位階的「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」依然存在,中共政權仍是敵對的叛亂團體,因此為了處理交流所衍生出來的各種問題,同時迴避官方形式的接觸,政府除委由民間性質的紅十字會負責與對岸溝通外,也於19888月在行政院之下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立「大陸工作會報」,來因應日益繁瑣的兩岸事務,並由時任研考會主委的馬英九擔任執行秘書、研考會副主委高孔廉擔任副執行秘書。回憶起當時的工作內容,高孔廉表示,兩岸太久沒有接觸,一切都是從零開始。


高孔廉說:『(原音)研考會是在民國77(1988)時開始兼辦任務編組的業務,那時候我們就從無到有,完全一片空白,那時兩岸間沒有往來,也沒有法規,所以我們那時候開始包括兩岸關係法,然後在組織方面就設立了陸委會、海基會,其他的法規、制度都陸陸續續在建立。』


1991118,立法院三讀通過「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組織條例」,128總統公布施行,陸委會正式成立,政府的大陸工作從此有了一個專門統籌協調的機關。


◎現在


過去20年來,台灣經歷二次政黨輪替,陸委會也因此扮演過不同的角色。不過,2008年馬英九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宣示兩岸應「和解休兵」,並期待雙方基於「九二共識」恢復協商,讓陸委會的工作又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;他任命曾任台聯(台灣團結聯盟)立委的賴幸媛擔任主委,一度引發熱烈討論,但迄今兩年多時間,兩岸關係確實有著前所未有的進展,賴幸媛就認為,主要關鍵在於「既推動、又把關」這項原則。


賴幸媛說:『(原音)我們從97(2008)520日開始推動的兩岸政策的精髓,就是既推動、又把關,對於過去兩岸交流所累積的各項衍生問題,我們勇於面對,而且有節奏地在推動,許多過去做不到政策,現在的政府都做到了,並且在開放的同時,我們也嚴格把關,政府大陸政策的政績是豐碩的,守護台灣的利益更是不遺餘力,這是可以經得起嚴格檢驗的。』


簡單列舉馬總統上任以來的兩岸政績,不論是三通、直航、15項協議,或是受到美國政府與國際社會高度重視的兩岸經濟協議(ECFA),都是過去60年、甚至是陸委會剛成立時所無法想像的,也難怪兩岸官方都不斷地呼籲要珍惜得來不易的成果。


◎未來


恢復制度化協商儘管為兩岸帶來豐碩成果,但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坦言,協商工作已進入「困難階段」,賴幸媛也認為,「舊問題陸續解決,新問題愈來愈多」,需要用更誠懇與認真的態度來面對;同時,協商工作雖仍將以「先經後政」做為原則,但雙方未來終究要為長期和平發展找出解決的辦法。


賴幸媛說:『(原音)我們希望兩岸可以循序地推動兩岸關係,由和解、到合作、到和平,來逐步地累積互信,不要再像過去這樣的對抗跟對立,雙方應該共同為兩岸關係的長遠和平發展,尋找、尋求務實可行的出路。』


馬總統也說過,「我們並不是刻意拖延政治對話,經濟議題對於台灣民眾來說更為重要」,雖然他的談話曾遭到美聯社記者的誤解,但更明確的是,面對兩岸關係的未來、尤其是台灣的未來,總統在民國100年元旦演說中已清楚宣示,它掌握在台灣2,300萬人手中,由我們自己來決定。


 


服務項目:專業土地諮詢、重劃土地買賣、道路用地買賣、重劃土地買賣、代書業務處理、容積移轉買賣、日據土地辦理、日據繼承處理、公共設施保留地、土地疑難處理、繼承土地找尋、困難案件處理、土地繼承辦理、市地重劃、區段徵收、文山老泉里、五股新市鎮、關渡平原、社子島土地、捷運A7站、二重疏洪道、蘆洲北側、新莊塭仔圳、河川用地、各種土地相關業務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土地開發好好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